【公民报聚焦】外卖小哥成基层治理参与者 - 垫江人大网
【公民报聚焦】外卖小哥成基层治理参与者

【公民报聚焦】外卖小哥成基层治理参与者

“以前送餐间隙想喝口热水都难,现在驿站里微波炉热饭、急救箱应急、充电区补能,啥都有。”近日,在垫江县桂阳街道月阳社区阳光驿站内,外卖骑手庄师傅向正在进行回访的县人大代表唐重阳反馈道。

庄师傅描述的这一场景,离不开人大桂阳街道工委从调研、建议提出,到项目推进、机制完善,再到长效监督的全链条参与。

代表建议推动驿站落地

2024年初,人大桂阳街道工委聚焦“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”,组织开展“代表进小区·关注新群体”专题调研活动。

10名县人大代表、街道议事代表组成调研组,深入辖区的住宅小区、写字楼、快递站点,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“沉浸式”调研。

调研结束后,代表们梳理形成关于新就业群体服务需求的调研报告,提出了关于盘活闲置资源,建设新就业群体驿站的建议,明确“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”布局、“小而美”阳光驿站建设标准等具体方案,获桂阳街道党工委专题研究采纳。

为确保建议精准落地,代表们又先后3次参与恳谈会,讨论驿站功能分区、设施配置等细节,最终确定“基础服务+特色功能”建设模式。

“闲置用房产权涉及社区、物业等多方面,改造资金缺口如何填补?”“驿站建成后运营管理责任怎么划分?”2024年5月,阳光驿站项目启动初期,针对这些问题,人大桂阳街道工委迅速组建代表督办专班,实行“一周一现场、一月一监督”工作机制,全程跟踪项目进度。

人大桂阳街道工委还起草阳光驿站建设标准督办清单,从设施配置、安全标准、施工进度等8个方面明确督查指标,组织代表开展3轮现场核验,推动问题整改到位。

2024年7月,桂阳街道首个阳光驿站正式投用,开业当天就有50余名骑手、快递员前来体验。2024年底,月阳、天宝等社区共3个阳光驿站先后建成投用。

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

“驿站建设好了,还要让它‘活’起来,可以让新就业群体从‘受益者’变成‘参与者’,激发基层治理动能。”人大桂阳街道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。今年初,人大桂阳街道工委组织召开治理研讨会,针对县人大代表杨琼提出的“积分激励机制”进行讨论。

“上报一条城市治理问题线索给多少分?积分能兑换什么?”外卖骑手问道。

经过讨论,大家共同制定了桂阳街道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积分规则,明确“个人基础类、问题反映类、志愿服务类、社会贡献类”4大类9项积分标准。

针对“兑换流程繁琐”的反馈,代表们建议开发积分兑换小程序,实现“线索上报—积分到账—在线兑换”全流程数字化,同步推动新增子女托管优惠、电动车充电折扣、商业保险减免等10余项实用兑换项目。

今年3月,月阳社区的骑手陈师傅通过“阳光管家”微信群上报“小区消防通道堆放杂物”线索,不仅获得20积分,还收到了社区的整改反馈。“现在我们不仅能在驿站歇脚,还能参与社区治理,感觉自己也是‘社区主人翁’了!”。

截至目前,3个驿站累计收到有效治理线索700余条,积分兑换超2万分,代表们还参与“最美阳光管家”的评选,10名获奖者被选为社区“流动网格员”,真正实现“服务换积分、积分促共治”。

持续监督驿站迭代升级

“驿站运营不能‘一阵热’,必须用制度保障长效性。”今年4月,人大桂阳街道工委组织代表对“阳光驿站”运营情况开展跟踪调研,发现部分驿站存在“物资补充不及时、积分兑换品类单一”等问题,当即形成阳光驿站运行建议,交街道督促社区落实。

建议提出,要建立“社区承担日常运维+街道按考核补贴+社会力量补充”模式,街道按年度考核结果给予五千至一万元分层补贴;推行“代表月走访、季度评议”制度,安排人大代表定期查看驿站物资储备台账,每季度组织新就业群体代表开展满意度测评,确保资金、物资真正用到实处。

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发挥代表主体作用,推动驿站向‘功能复合化、运营智慧化、资源社会化’升级,让新就业群体有更多获得感,让基层治理过程更加民主,更加汇聚民意,更加有生命力。”人大桂阳街道工委主任朱前秋表示。 (通讯员 谭艳 杨柠西)

作者: 谭艳 杨柠西  来源:《公民报》2025年第79期
2025-10-29
谭艳 杨柠西 | 《公民报》2025年第79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