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年坚守托起千名特殊儿童的希望之光,当前以垫江县兰兰小学校为基础的特教模式与助残护未实践,正逐步走向全国。据此建立的“高安镇助残护未联络站”也正发挥更积极的作用。这是垫江县人大常委会突出“一家一品”“一站一特色”,推动全县人大代表家站点工作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。
教学点上建起代表联络站
2007年,垫江县兰兰小学校在高安镇成立,后来专门开设特教班,为特殊孩子服务。校长邓兰成为许多留守儿童、特殊儿童的守护天使。
如今的邓兰,已经是一名人大代表。在垫江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,高安镇助残护未代表联络站在兰兰小学校建立起来,着力打造“关爱特殊群体”品牌,重点围绕关爱残障人士和未成年人保护,帮助特殊儿童入学就读和残障青年技能培训,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。
这一特色代表联络站的建立,让家长们生出更多期待,也让代表们感受到更多责任。尤其是特殊儿童18岁从学校毕业后的人生之路将如何走?这一问题备受家长、社会关注,邓兰也收集相关诉求,积极开展探索。邓兰特意在校内设置“生活实践区”,让孩子们练习洗菜、切菜、叠衣服,甚至发豆芽、做手工,为他们未来融入社会铺路;设置职业培训教室,指导孩子们进行零件加工组合,通过反复练习,直至独立完成。
“大龄特殊儿童的托养和就业问题越来越凸显,我也将通过我的努力和呼吁,推动代表联络站成为助残扶弱助力未成年人保护的新型服务平台,帮助更多的孩子在社会上立足,用劳动赢得尊重。”邓兰说。
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家站
像这样富有特色的代表家站,在垫江县还有不少。
如聚焦产业发展,桂阳企业家代表联络站搭建起企业家、人大代表、职能部门“三位一体”沟通平台,及时收集反馈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、堵点、痛点问题,推动代表联络站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;曹回镇安山代表联络站着力打造“农业产业惠民发展”品牌,围绕芍药、紫苏等农业产业特色,深挖当地突出资源,让代表联络站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、促进群众增收的新型服务平台。
聚焦基层社会治理,新民第一代表小组联络站着力将代表优势转化为推动社会治理、解决人民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的具体行动;高峰镇大井村代表联络站结合高峰镇大井村文艺创作基地等资源,提升乡风文化,引领乡村振兴。
聚焦家庭教育,桂阳街道“翼同前行”人大代表联络站围绕家庭教育指导、家庭矛盾调处、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、未成年人权益保护、法制宣传教育等,为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家门口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。
此外,桂溪街道南街社区代表联络站着力打造“守护健康”品牌,围绕卫生健康服务,借助卫生系统人大代表专业优势,助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,让代表联络站成为解专业难题的新型服务平台。
数字赋能构建履职新模式
据介绍,2023年底,垫江县人大常委会全面迭代升级代表之家27个,按照代表区域分布、便于活动开展、专业作用发挥等原则,将原301个代表联络站整合为107个。2024年下半年,县人大常委会重点在“一家一品”“一站一特色”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创新,着重升级建设“赋能基层社会治理、产业发展、乡风文化、家庭教育、守护健康、农业产业惠民发展、关爱特殊群体”等特色代表联络站,将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按照专业专长跨区域编入相关特色代表联络站,助力代表发挥自身特长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。同时,将县人大常委会各专工委室的代表对口编入相关联络站,负责督促指导站内活动开展。
截至目前,县人大常委会按照《2024年度人大代表示范家站评定工作实施方案》,评选出桂溪街道人大代表之家、沙坪镇人大代表之家等4个示范代表之家,桂阳街道“翼同前行”、高安镇“助残护未”等7个特色代表联络站,通过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,推动全县人大代表家站点工作提质增效。
垫江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县人大常委会将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,积极探索数字化实践,将人大代表全渝通平台、微信公众号、门户网站、扫码找代表等线上平台运用到提升履职质效、强化监督、民意收集、建议办理和品牌打造等实践活动中,实现人大代表全过程、全天候履职新模式,让人民群众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参与民主实践。 (记者 宋婷婷 通讯员 伍莉 蒋欣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