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公民报聚焦】还净于民 一城烟火抚人心 - 垫江人大网
【公民报聚焦】还净于民 一城烟火抚人心

【公民报聚焦】还净于民 一城烟火抚人心

2025年06月30日

仲夏傍晚,垫江县协信广场后巷飘来阵阵香气,曾经污水横流的占道摊群,如今已蜕变为灯火通明的美食街。“以前整天提心吊胆,现在有了固定位置,生意都好了不少。”经营烧烤生意的周大姐边擦桌子边感慨道。这番转变的背后,是垫江县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对城市治理难题“钉钉子”式监督的成果。

一件建议 催生民生工程

时间回溯到2023年,协信广场上演着令人揪心的“拉锯战”。水果摊挤占消防通道、烧烤架横亘盲道、餐厨垃圾堵塞排水口……这些乱象被定格在当年县人大代表提出的《关于加强流动商贩管理,规范停车秩序管理建议》附图中。然而,当2024年3月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建议办理“回头看”时,暗访组发现老问题尚未根治,新矛盾又不断涌现。夜间流动摊贩与执法人员“打时间差”,牡丹城周边形成“候鸟式”占道集群,协信广场甚至出现“摊贩围城”的景象。

“建议办理不能止于书面答复。”县人大城环委对照建议办理情况逐项核查,规划摊贩区建设滞后、多部门协作机制空转、执法力量配备不足等问题逐一暴露。此次不留情面的“复查”,推动占道经营整治从单一市容管理升级为系统性民生工程。代表们深入街头巷尾,与摊贩面对面交流,收集到“希望有固定摊位”“需要统一卫生设施”等30余条诉求,为后续精准施策提供了依据。

专题询问 开启乱象共治

2024年7月的专题询问会现场,气氛严肃而紧张。随着8个单位负责人陆续入座,大屏开始播放暗访视频:协信广场后巷消防通道被车辆堵死,新华街与文化路交叉路口自发形成“水果市场”,腐烂果蔬随意堆积。当画面定格在占道摊贩与私家车争道的惊险瞬间,现场响起此起彼伏的提问声。

“临时摊贩长期占用人行道,有没有规划固定场所?”“如何让地摊的烟火气与文明城市和谐共生?”“如何打破城管孤军奋战的局面?”?……两个半小时的询问,不仅抛出了具体问题,更提出了“整改承诺书”制度,要求每个问题明确责任单位、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。

县人大代表汪代峰还拿出一份特殊“清单”,上面罗列着走访中收集的摊贩经营困难,从租金成本到证照办理,每项都直指堵点。

这场“灵魂拷问”催生出破局良方,县政府随即开展城市综合治理专项行动,将协信广场后巷纳入商业配套改造,利用闲置空间建设美食街;在牡丹城广场划定临时摊位区,为新华街与文化路开设水果市场。人大代表全程参与专项行动,对排水系统、照明设施等细节反复推敲,提出10余条优化建议,确保改造工程高质量落地。

街巷蜕变 经验全县推广

今年3月,垫江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项视察,代表们走进协信美食街,只见简约规整的摊位排列有序,不少市民正在摊位前品尝美食。“以前最怕下雨天,污水混着油污,顾客都不愿多停留,现在环境好了,翻台率都提高了!”经营烧烤的周老板笑容满面地分享着变化。

在人大监督推动下,长效治理机制持续释放效能。城管部门每日轮流巡查,一旦发现卫生不达标、超宽摆放、油烟净化设备关闭等问题,立即提醒整改;市民可以通过“代表直通车”二维码扫码上传问题线索;街道转角处安装的智能监控设备,还能对占道经营、违停行为进行抓拍。“现在管理更精细了,商户经营安心,我们吃得也放心。”市民谢女士的话,道出了群众的心声。

从昔日“脏乱差”的马路市场到如今规范有序的文明街区,协信广场的蜕变,是垫江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将监督“力度”转化为民生“温度”的生动缩影。如今,协信广场的“轻改造”经验已在全县推广,更多马路市场正以“低成本、高成效”的方式焕发新生,见证着人大监督与城市治理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。 (通讯员 程雪微 郑雯瑾)

作者: 程雪微 郑雯瑾  来源:《公民报》2025年第47期
2025-06-30
程雪微 郑雯瑾 | 《公民报》2025年第47期